医美新手必看:科学选择美容项目的5个关键点
近总收到粉丝留言:“次做医美该从哪个项目入手?”“为什么别人打完比我好?”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今天就用直白的大实话,说说普通人做医美容易踩的坑。
一、先搞清楚你的皮肤正在“”什么
上周有个26岁姑娘拿着网红项目的宣来,结果皮肤检测仪显示她根本不需要做超声炮,而是要先解决屏障受损问题。记住,干燥起皮不一定是缺水,可能是屏障受损;反复长痘不一定是清洁不到位,可能是菌群失衡。正规机构的面诊就像去医院拍片子,医生得先看“检查报告”再开“”。
建议:每年做一次VISIA检测(就是那个会拍满脸斑点的机器),两百块能避免你后续花两万走弯路。
二、不同年龄段该盯住的重点不一样
25岁左右的小姑娘总爱问:“现在打肉会不会太早?”其实年轻肌该投资的是防晒和基础光电,比如每月一次的光子嫩肤,比突击性消费贵价项目管用得多。35+的姐姐们则要关注胶原蛋白流失速度,热玛吉这类刺激胶原再生的项目可以纳入年度计划。
有个40岁客户的故事特别典型:她把买包包的预算改成每季度一次射频保养,三年后同学聚会,大家都以为她偷偷做了拉皮手术。
三、术后护理比手术本身更重要
见过可惜的是有人花三万做了黄金微针,结果术后天天敷面膜导致感染。所有破皮项目后都有个“三不原则”:前三天不碰生水、不化妆、不手贱摸脸。非破皮项目比如,反而要每天喝够2000ml水帮助代谢。
一个小窍门:做完项目找护士要张术后注意事项卡片,现在正规机构都会给定制化的护理方案。
四、价格陷阱无处不在
去年行业调查显示,68%的投诉都集中在价格纠纷。几百块的热玛吉肯定是假探头,但标价三万的也可能是同一个医生不同机构溢价。教你们个砍价妙招:“请问这个价格包含几次术后修复护理?”正规机构通常会把后期护理成本计算在内。
重点看两个数字:仪器上的CFDA认证编号(现在叫NMPA),医生执业证上的主要执业地点是否对得上。
五、预期要落地
有个残酷:医美里“一次”的图,往往需要3-6次治疗+严格术后保养才能达到。比如打,前三次建议每月连续打,之后才能维持季度护理。很多人做完一次觉得“没变化”就放弃,其实就像健身只去一次健身房。
有个简单判断方法:如果某个项目“性”,基本可以扭头就走。就连稳定的双眼皮手术,十年后也可能因为皮肤松弛需要调整。
说点掏心窝的话
这行干了十年,见过太多人把医美当魔术,其实它更像是慢理财。那些40岁还能素颜出门的“女神”,都是20岁开始坚持科学护肤+30岁启动医美的长期主义者。后送大家我的选机构口诀:看证照比装修重要,看医生比仪器重要,看图不如看真人。
下次再给你们细说怎么选医生,记得收藏这篇,做项目前翻出来对照看看。有什么具体问题评论区见,我知道的都告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