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什么?这篇文章为你详细解答
骨质疏松症是不少中老年朋友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骨骼健康问题,很多想提前预防或正在面对骨骼健康困扰的朋友们都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疾病。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骨质疏松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骼微结构,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更容易发生骨折。这种情况就像是房子的承重墙内部结构变得疏松,支撑力大大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内的骨吸收速度会逐渐超过骨形成速度,骨量就会悄然流失。特别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速度会明显加快,这也是为什么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的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常见表现?
早期骨质疏松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都是在发生骨折后才发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表现:
身高逐渐变矮、出现驼背,这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典型表现;腰部或背部慢性疼痛,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后加重;轻微外力就发生骨折,比如摔倒时用手撑地导致手腕骨折,或者打个喷嚏就引起肋骨骨折。
值得警惕的是,椎体骨折有时疼痛不明显,可能只是感觉身高变矮或背部弯曲加重,这种情况往往被很多人忽视。
哪些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一些年轻人如果存在以下风险因素,也需要格外注意:
年龄超过50岁,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骨质疏松家族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缺乏运动、日照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体重过轻。
如果你属于以上人群,建议及早关注骨骼健康,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需要多方面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充足的钙摄入。成年人每日需要摄入800-1000毫克的钙,可以通过奶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获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每天适量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也可通过食物或补充剂获取。
进行适当的负重运动。步行、慢跑、跳舞等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适当体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已经确诊骨质疏松,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或促进骨形成的药物。
关于骨质疏松的几个误区
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不需要治疗,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骨质疏松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疾病,及时干预可以显著降低骨折风险。
也有不少人觉得补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实际上,单纯补钙而不配合维生素D和适当运动,会大扣。
还有人认为只有女性才会得骨质疏松,事实上男性也会患病,尤其是70岁以上的男性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什么时候应该去医院检查?
如果你属于高风险人群,或者已经出现了可能的骨质疏松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查,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目前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这种检查、辐射量低,可以评估骨骼健康状况。
通过今天的分享,相信大家对骨质疏松症有了更的认识。记住,骨骼健康需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关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强健的骨骼。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建议医生获取个性化建议。